“花经济”铺就“致富路”

2023-08-09 17:54:03  来源:恩施日报

全媒体见习记者 卢树彬 通讯员 张祖芬 罗庆瑞

从2月的油菜薹被端上“北上广深”市民的餐桌,到3月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油菜花海中拍照留念,再到7月的菜籽油香飘万里吸引游客慕名前往,恩施市崔家坝镇探索出“花经济”产业链,铺就一条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路”。


(资料图片)

种油菜,很省心!

“种油菜,很省心!”香炉坝村村民杨仁桃说,“油菜种子由政府挑选,肥料由国家补贴,耕种和收割有社会化优惠服务,病虫防治也用无人机统一管理。”今年,杨仁桃在政府支持下,轮种了3亩油菜,收入可观。

“我们会根据不同地域海拔高度确定种植季节。”2021年7月,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曾新华博士带着科研团队和“硒滋圆2号”来到海拔900米的斑竹园村进行食用油菜薹试点种植研究。

“自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驻村工作队来到斑竹园村后,贺家村组成为油菜制种基地。”斑竹园村贺家村组村民徐万丰说。去年下半年,村里人都跟着驻村工作队种起了富硒油菜。

“今天又运走3000公斤,供不应求。”浩宇翔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说,“200亩富硒油菜薹已销往武汉、上海、厦门等地,成为万千百姓餐桌上的美味。”

“未来,我们还会在海拔1200米区域推广种植夏季油菜薹。”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曾新华说,将和他的团队一起把山区潜力转化为振兴动力,在恩施打响“硒滋圆2号”品牌。

两年的时间不长,但在斑竹园村带动下,崔家坝镇油菜种植面积已从零星的几十亩扩大至1.2万亩。

“如今种油菜也有好前景了。”香炉坝村村民向兴奎是稻油模式的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通过稻油轮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卖风景,有奔头!

“依靠油菜花带来的乡村旅游市场效应,我们卖风景,也有奔头。”向芹林是鸦鹊水村小有名气的农家乐老板,在花开旺季,每日收入超过8000元。

随着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崔家坝镇抢抓机遇,从人居环境着手,通过庭院建设,带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结合村(社区)各自优势,丰富农耕体验、文化节会等业态与油菜花期形成互补,依托“花”的资源优势,借势打造和提升休闲旅游产业,助力油菜产业提质增效。

随着“花经济”的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越来越多的乡贤能人回到家乡办起民宿。

“油菜花基地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也带来许多商机。”在外闯荡多年的村民向威回村开办民宿、建起农家乐,每逢油菜花开,订单都是爆满状态。

2015年,向少逸回到斑竹园村发展酒业,在社埫坪老酒厂翻建滟湾酒坊,创办逸夫酒窖,通过古法酿酒工艺,深池发窖,利用山泉水酿制纯粮高粱酒,推出“少逸洞藏”年份酒系列产品。

菜籽油,助增收!

“这成片的油菜好榨油!”望着自家的300亩油菜基地,曹道波萌生了建榨油厂的想法。

说干就干,曹道波迅速与崔家坝镇政府取得联系,说起建厂想法。

了解曹道波的创业思路后,崔家坝镇政府迅速响应,为其申请项目资金,建厂房、购设备,建成武陵山区最先进的低温冷榨油厂——金硒现代农业菜籽油加工厂。

7月2日,榨油厂正式运营,2.5万公斤颗粒饱满的油菜籽挨挨挤挤穿梭在机器里,不一会儿就成变成了黄灿灿、香喷喷的菜籽油。

“全部投产后,每天能产4吨菜籽油。”曹道波说,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能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以上,村集体通过收取租金、参与经营等方式,预计年增收40余万元。

从田间到餐桌,崔家坝镇正由油菜生产大区向油菜产业强区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