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速讯丨孔乙己有几件长衫都搞不明白,凭什么说年轻人不上进?

2023-05-07 16:07:23  来源:哔哩哔哩

最近关于就业的事情冲上了热搜,央媒下场用孔乙己的名义来说教现在的年轻人,大意就是孔乙己的穷,不是能力和环境,是因为他脱不下那个长衫,我的理解就是,这句话就跟过去的土老板子说现在的大学生啊眼高手低,一个臭打工的还好面子,官方的这个比喻紧接着被各大年轻网友和up主反驳。


(相关资料图)

但,孔乙己的事还没过,一些地方媒体开始管年轻人上香的事。

讲真的,在座的各位都接受过教育,孔乙己的贫穷,错在哪?在那个时代,孔乙己的长衫脱不脱有价值吗?穿上长衫还能给自己一点体面,要是不穿,en......

虽然孔乙己他眼高手低好吃懒做,但我更觉得,在那个时代,孔乙己过得相对不错,甚至很聪明,最起码没像祥子那样被抓壮丁,被虎妞下套,落得个被时代吃干抹净的下场。

凭良心说,我也是年轻人,了解身边一些人,确实会学孔乙己好吃懒做,会遇到摸鱼摸到太平洋的同龄人。

但除了少数真躺平的FW和二世祖,剩下的人根本不想这样,说白了,我们为什么躺平,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在家就能看见外面的风景,可是外面的不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更多是贴在人脸上,足以压迫别人窒息的高山,自己再努力。

别人用一句你十年寒窗苦读凭什么抵得上我家三代努力直接让人噎死,之前我还会反驳,说有些人自以为在电梯里做俯卧撑就是努力,赶上风口猪都能起飞,可是说归说,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就算给那些人族谱背下来也改变不了大多数年轻人一边为这些起飞的人打工还要被嘲讽的事实。

就拿躺平这个事举例,年轻人不能吃苦吗?远的不说,中国人的寿命从建国之后大幅度上涨,从民国的三十五岁到现在的77.4岁。

建国还不到百年,海边那个圈才画了四十年,这个时间跨度大吗?一点都不大,现在很多年轻人家里的老人还在,从小收的压岁钱和上学的费用肯定有一部分是这些老人给的,有一种东西叫做传承,这些老人,在过去都是战天斗地的猛男和巾帼英雄,年轻人没做过总会听过这些人的故事吧。

随着年龄增大,我作为一个从小在国企大院长大的孩子,逐渐明白为什么年轻人不努力了,在过去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阶级,只有劳动,劳模跟工人比多了一些待遇,但没有多太多,可是那个时代的人,眼里有光,能看到希望。

拿铁人王进喜举例,出生在旧社会的他,从小就知道什么叫兵荒马乱,什么叫饿殍遍野,面对一个把他和家乡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新国家。

他毅然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中,喊出哪句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还有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而时代也没有亏欠铁人,在王进喜的47年人生中,他享受到委员和省级待遇,子孙也因他的贡献而受益良多,这里不是说先辈们做事功利,他们的精神一直我们的精神财富,我只是想说,在那个淳朴的年代,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不管是士还是女,最后都有知己和悦己者,双方充满着信任,而现在的一些企业家,讲的什么,他不提知己,不说待遇,就聊贡献

前些年还有狼性文化?

什么叫狼性文化,是一头雄壮且坚持一夫一妻制从幼年时开始奋斗的狼王,带领一群小弟和手下败将以及准狼王出去猎杀强敌,吃饭时也是按照实力排序,哪怕是幼崽也得饿着,不服就打一架,赢了就是狼王,输了就滚出去,这才是狼性文化。

而不是说,一直吃的滚圆的泰迪,带着一帮配偶,想花雇二哈的钱搞一群狼来,然后还不给肉吃,就算有肉,也是满足自己的肚子和情妇,剩下那些残羹剩饭,还得各种抽成,再压好几顿才给二哈吃,然后二哈立功该吃肉了,结果这边直接空降个杂种泰迪直接把肉抢走,美其名曰锻炼新人和一切都是领导在后方运筹帷幄的功劳。

试问,这样的环境,二哈就是二哈,不能吃肉变狼下场只能撒手没,顶多嚎叫几声,结果被泰迪扣上一个不能吃苦贪图享受的帽子。

在两晋时期,有个典故,叫何不食肉糜,统治者问造灾的百姓吃不上米,为何不吃肉呢,对啊,为什么不吃肉呢,孔乙己为什么不去当个教书先生,当个举人呢,再不济去码头打工当个苦力啊,家里的马车拿出去租啊,满地都是糖,他为什么不吃,怎么就爱吃那几个茴香豆?

真是的,谁家没有个五十万大洋!

而且讲真的,孔乙己在那个时代算知识分子吗?认字,会写几个字,其他什么都做不了,放现在连个前台都做不了,不然也不能去偷而不是去当个账房先生。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呢,每年毕业生有多少人?除了少数天之骄子,大多数都是本科和大专生,这些人能不能做好一个前台收银员?

结果现在前台都需要抢,还有某企业到高校搞春招,当面招坤,真是令人作呕,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我深知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花费有多少。

现在,培养孩子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要海量的爱好,家长的钱包和孩子的身心都遭罪,但这钱不得不花,因为别人花了,自己不花就得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再说之前某些媒体批判的年轻人不上进,就上香,祭拜的无非就两种,财神和月老,要求的就这么简单,这也被说不上进,可是这话谁都可以说,但是有些人不能说。

为什么年轻人很难找对象,这里我借用b站某知名up的一期视频,叫皈依者狂热,狗腿比正主的数量要多要可恨。

这么多年来,一直宣传金钱至上,享受至上,大众充满功利心,一心向钱看,一些行业连良心都不要了!

但职场跟高考一样,千军万马,能过去,能成功的就那几个人,这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前文说的风口猪和泰迪,但这些人煽动多少人去放弃现实执着幻想。

每天刷手机,里面的视频最次是个小资,还有一些二世祖在炫耀,这就很容易给大多数人造成一种错觉,我跟二世祖们刷一个视频,就跟我去五星级酒店当服务员,跟那些富人吃一样的菜,只不过我是吃的剩菜,但那也比外面吃大米白面的强,正所谓鸡头不如凤尾嘛,凤尾不如阑尾。

至于说搞不到钱,那就不要脸的去搞钱,不要脸还没钱,那就跪着赚钱,跪着赚不了,那就内卷起来大家一起跪着,我好不了大家都别好。

这些事放在感情上也是一样,总有被网络迷恋自我的榜一大哥和各路普信男女,还有之前写毒贩文,当街对劳斯莱斯泼油漆,妄想来一波霸总爱上小娇妻结果收获小手镯的奇葩大姐,这种人现在越来越多,对此我只能说:

正是因为这样的事和人太多了,影响到很多人的三观,制约他人的判断能力,让本来美好的婚姻变成相看两厌,掐死年轻人的恋爱想法,除了爱情,剩下就是拜财神,很简单,因为当代年轻人知道奋斗不行了。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他的经历就很真实,跟我说他童年的学校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学,前对象是全省最好的小学之一,这两个的轨迹和圈子完全不一样。

我朋友的圈子就是工农大众,认识最狠的学霸是985水平,还是那种天赋型选手,全校好老师都给他用,算是一个寒门贵子的典范,不过后来因为小时候基础薄,上大学时的表现也不突出,成绩平平。

反观我朋友前对象的圈子,最次是211。那种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是爸妈直接请名校老师来上课,至于花钱,洒洒水啦,从小就是双语教学,那英语说的倍地道,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老师态度堪比海底捞分店,而进入这个小学的入门槛也不难,划片上学,唯一难度就是附近房价有亿点贵,还有户籍限制。

当我知道这个事情之后,突然感觉这就像修仙小说里的大宗门弟子,只要出身好,是头猪也能靠丹药硬堆变神仙。面对这样的差距,对了,我补充一点,他说分手原因是跟这个女生在一起只有一种窒息感,根本想不到自己有什么优势能匹配对方,哪怕说最简单的穿搭都不行,因为人家都是从小各种学,花大笔银子去试,这些开销都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玩得起的。

窥一斑可见全豹,除了阶层固化和难以跨越,现在年轻人怎么敢去谈恋爱,父辈的时代已经过去,自己都自身难保,退一步讲,就算谈了,然后呢,结婚,车房都得要吧,父母掏钱结婚之后,要给双方父母养老吧,医疗的花费要多少呢?再退一步,以上都满足,剩下就是想要孩子,然后呢,女方要放弃工作,备孕,怀孕,月子,哺乳,哪不是钱,除了钱之外,当完成这些事的女性,基本上跟社会脱节了,资本可不会要一个大龄的拖油瓶。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和那些中年危机的人,最关键的问题,不是说孔乙己那个长衫脱不脱,是有些人该考虑,脱掉长衫之后,是能给大多数人一件新的长衫还是说换一件好看的大褂,而不是让人脱掉唯一那件长衫,果着让别人看见自己的不堪和害臊,让年轻人一直处于低幸福感和焦虑感以及低安全感这样的生存空间。

所以,在这里,我希望说孔乙己和上香的人以及支持这些结论的某人,你们能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没事看看路灯的颜色也是极好的。

本文章系红色螺丝刀原创 禁止转载